top of page

第99期- 話題篇:癮癮作痛?這裡有解!

作者 家庭戒癮事工負責人 #王倩倩 老師




勇敢面對,就有出路

身體病了找醫師,靈魂病了怎麼辦?


「癮」就是靈魂最深涸的疾病之一。不幸的是,身體生病時我們都知道要急著找醫師,然而當所愛的家人靈魂生病時,卻茫然不知所措,甚至加以隱瞞!


「我的孩子已經三十歲了,還是每天賴在家中打電動當啃老族。我該怎麼辦?」;「老公沉溺色情網站,我能做甚麼?」;「我的孩子從戒毒所出來,沒多久又吸毒了,怎麼會這樣?」


面對這許多成癮者的家屬,我總會告訴他們:「這是一條漫長的路,需要極大的信心,但是首先必須釐清真相,勇敢面對。」


為何我會這麼說?因為大多數的家屬,特別是華人家庭,對成癮認知錯誤、訊息不全,即使心理有數,也因深受「家醜不可外揚」的影響,心存「只要不鬧事不上法院就好」、「只要別人不知道就好」的想法,如鴕鳥般不敢面對,以至於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幫助家人。等到出事,都已成癮,不但戒癮非常困難,家屬也被折磨得罹患憂鬱症。看到許多被癮捆綁而苦不堪言的家庭,上帝呼召我和家人,將兒子過往吸毒的故事以及陪伴的過程公諸於世。


然而每一樁苦難都是獨特的,我們夫婦陪伴兒子的經驗也不能硬生生套用在所有家庭。因此我特別走訪許多戒癮機構、研讀各種學理,加上許多個案的輔導經驗,以華人的角度與觀點整理出版《上癮的真相》、《上癮的治療與陪伴》兩本著作,提供一些方法,盼望能鼓勵華人家庭勇敢走出來。事實證明,只要勇敢面對,沒有無法戒治的成癮。我在南加州有不少個案就是因為父母勇敢面對,不但孩子康復成為傑出人士,並且整個家庭都因此改變,我和我的孩子也一樣!



釐清真相:甚麼是「癮」?

上癮的定義:當人無法控制自己、非做不可時,就是被「轄制」,也就是「上癮」。聖經中使徒保羅曾說:「凡事我都可行,但無論哪一件,我總不被它轄制。」望文生義,「癮」似乎是一種「隱藏的疾病」。但是「癮」和「病」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「出自選擇」,也就是剛開始時選擇「罪」,到後來逐漸失控成「病」。成癮者無法控制自己,不得不去做一些傷害別人或自己的事,如吸毒、酗酒、性虐待、賭博、抽菸、外遇⋯⋯等。既然如此,就無法靠自己,需要藉助外力才有可能將這種「病」戒得掉。


上癮的種類:有物質類上癮,也有精神類上癮。一般只將上癮定義在吸毒、抽菸、酗酒等物質類上癮,其實上癮可能存在於大多數人生活中的各個層面,且必定會傷害自己或他人。


有些「癮」甚至得到社會讚許,如:工作狂、宗教狂、運動狂等。還有一種上癮來自內心深處的層面,如:熱愛掌聲、自大狂、守財奴、言語刻薄、習慣性說謊、習慣性暴怒⋯⋯等。這些造成的傷害常常是無形的,如:言語(負面攻擊、網路霸淩)、精神(威脅、恐嚇、否定⋯⋯),甚至靈性(色情網站)。有時候這些無形的傷害更讓我們難過到窒息。


許多上癮(如性癮、毒癮),剛開始覺得自己可以掌握、只是偶爾為之,如臺灣最近有人倡導「娛樂性用藥」,就是將毒品控制在娛樂用的範圍內,這其實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作法。任何的成癮剛開始必定是毫無防備或者出於好奇試用,進而逐漸產生依賴性而無法自拔,關鍵在於如何在剛開始就被家人察覺,進而避免邁向成癮。很可惜絕大多路家長對網路及藥物濫用缺乏認知,或者出於面子問題,直到陷於失控狀態才不得不處理,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

上癮的緣由:內心深處無法得到滿足、錯誤的選擇以及隱藏。因此治療上癮的第一要務就是「揭露真相」。很不幸的,現今社會容易讓人隱瞞真相,而且也直接、間接地「鼓勵」人們隱藏真相,例如只要不影響工作、不耽誤學習就可以。以至於無法獲得即時、適當的治療,直到產生犯罪行為或嚴重傷害自己或別人。


上癮的循環:如果只是暫時隔離,未培養出抗壓能力或改變價值觀,很快又會重蹈覆轍。最初可能是受到同儕的引誘而嘗試毒品或偷看色情網站,有了這樣的快感經驗,當他們遇見學業成績落後、人際關係不佳、生活困頓等等挫折與壓力,自然就會躲到網路遊戲、色情網站或毒品裡面。



慢慢地,生活、工作、婚姻⋯⋯一塌糊塗,產生擾亂行為,入獄或者被迫進入戒毒所。受了刑罰之後,生出悔意,立志成為新造的人。一段時間後,再次遇見壓力與挫折,又躲到上癮的窠臼裡。


問題在哪裡?如果沒有去處理挫折與壓力的根源,即使受到處罰、認罪悔改,還是無法掙脫「癮」的捆綁,很快又會落入癮的循環。這也就是我為何一再強調:「戒癮沒有成功,只有邁向成功。」


探究真相:「癮」戒得掉嗎? 當我們治療上癮時,經常會遇見以下四個問題―


Q1:斷癮可以成功嗎? A1: 上癮是可以被治療的疾病。藉由信仰、暫時隔離、替代方案、關懷、自我控制的學習,得到醫治,最終目標是回到社會正常生活。


Q2:上癮可以完全根除嗎? A2: 不能。就像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一樣,必須藉著「自我控制」達到正常生活的目標。


Q3:復發是否就代表戒癮失敗? A3: 不是。就像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復發一樣。好消息是,戒癮的復發率(斷戒一年後再度使用)比其他慢性疾病還低。戒癮必須改變深植的內心思想及行為習慣,有時候必須要經過復發才能發現根本問題。


不要幻想可以一次戒掉。在醫治特會上或許有可能感受到立即的改變。然而就好像高血壓患者在醫治特會上覺得被醫治,於是不再服用降血壓藥物一樣,期待立即除癮,會帶來極大的風險。我們必須要接受,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必須經過斷戒、復發、斷戒、復發的反復過程,在過程中慢慢理解上癮的根源,然後逐一處理,才能達到真正的康復。


這就是為甚麼需要一再強調上癮者親屬的態度至關緊要。親屬必須先斷絕上癮者的依附關係,成為健康、獨立的個體,並且持守信仰的原則:不與魔鬼妥協,認清只有上帝才能帶來改變。如此,方能真正有效陪伴、幫助上癮者拒絕誘惑。



Q4:信耶穌可以戒癮嗎? A4: 是的,如果他真的相信。福音戒毒的過程是「先脫癮,後相信」。這就是為甚麼晨曦會、沐恩之家等福音戒毒機構皆以「暫時隔離」的方式進行戒治。當人上癮時大腦是被遮蔽的、是悖逆的,必須先將大腦隔絕於毒品或其他成癮一段時間,等到甦醒過來後,福音才能真正進入他們心中。當你看到有人受傷,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電話聯絡救護車,而不是為他禱告,協助戒癮也一樣。


有效戒癮:無法去除,只能替代! 當家長焦急地問:孩子手機或網路上癮該怎麼辦?而我總是回問:「不打電動時,你要和他做甚麼?」通常家長總是啞口無言。餐桌上當孩子不滑手機時,你要和他說些甚麼?要求孩子不打電動,你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嗎?如果不酗酒,可以找到健康的放鬆方法嗎?


許多藥物濫用、網路及賭博等有害身心靈的上癮者,大多數具備所謂「上癮性格」,逐漸成為習慣,一時很難改變。當習癮挪去,心中會產生很大的空虛感,讓他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。只挪走習癮無法做到戒癮,必須要有其它的替代事物。


換言之,必須要用一種「有益的癮」代替「有害的癮」。這也是為甚麼「福音戒毒」是目前成功率最高的戒毒方法,用「敬拜上帝」來代替原本「有害的癮」。許多經過福音戒毒洗禮的弟兄後來成為非常優秀的傳道人,就是用「傳福音的癮」來代替「毒癮」,這樣的模式不但幫助自己,也幫助別人脫離毒癮的轄制。


另外,具有「成癮性」卻無害的運動,也是非常好的替代品。激烈而有規律的運動不但能夠紓解壓力,養成習慣後可以成為癮的代替品。許多藥物濫用的孩子,原本就有過動傾向,心情經常莫名地煩躁,加上受朋友引誘染上毒癮,經常打架鬧事,造成家人很大的困擾。如果以運動引導,再加上心理輔導,不但有助於舒緩不安的情緒,同時對健康也有幫助。


「愛與界限」:避免落入成癮的最高原則 一般而言,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毫不保留的。就我多年的觀察,孩子成癮通常不是父母不愛而是愛太多,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太過負責任,導致孩子無法面對壓力與挫折,用習癮來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。有兩個迷思容易製造出成癮的孩子:


迷思1:只要孩子快樂就好。 正解1:不要隨孩子的感覺起舞。 關鍵是孩子的快樂如果建立在虛幻的事物或物質的滿足上,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。相反地孩子的快樂如果建立在成就感上,不但比較持久同時也會帶來成長。換言之,父母對孩子的鼓勵遠比供應物質重要,更能建立孩子的品格。因此不要跟著孩子的感覺起舞,而是要專注在孩子是否成長;當孩子品德良好或克服困難時,父母有否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讚美。


迷思2: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。 正解2:設立界限,而非一味控制。 我稱這樣的觀念是「毒性教條」,容易造成孩子表面順服,內心卻不以為然。小時候明明很乖,長大就變得非常叛逆,原因之一就是讓應有的界線變質為控制。「界線」是放手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成長,而「控制」則是過度保護、不讓孩子自己決定任何事。因此我們要釐清,所謂「管得很嚴」究竟是「界線」還是「控制」?「控制」除了無法讓孩子成長之外,更是親子關係的殺手。當孩子發生問題,想到的就是「如何不讓父母知道」,而不是求助父母,一旦到了青少年期容易產生失控行為,讓父母措手不及。通常控制慾強烈的父親或母親會養育出非常叛逆的孩子。



「設立界限」卻「永不放棄」 所謂「界限」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這個「界限」不只是身體、金錢和歸屬,也包括情感、想法和需要。如果將別人的需要、想法和麻煩當作自己的責任,因此責怪自己,那麼你可能成為上癮者的依附關係人。例如:默許孩子在家吸毒,卻不斷地勸他去戒毒;為了維持婚姻關係忍受丈夫家暴;孩子交通違規父母繳罰單;先生外遇太太反而道歉⋯⋯。


上癮者沒有承擔後果,反而讓無辜的人承擔,這就是界限問題。界限模糊讓上癮者不斷地測試家長的底線,得寸進尺的結果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
聖經中記載聖靈的果子最後一種特質就是「節制」(加拉太書5:22-23)。若「界限」沒有節制,即使是美德也會失控。然而要提醒家屬,聖靈的果子第一種特質就是「愛」,「愛」是一切救贖的起點。如何在「愛」與「界限」之間建立孩子美好的品格,是為人父母一生要學習的功課。


「設立界限」是避免孩子落入成癮的最大要件,但是「永不放棄的愛」卻是挽回浪子、修護關係的必要元素。父母要學習放手讓孩子為錯誤的選擇付上代價,也要憑著信心永遠不放棄被成癮轄制的孩子!要知道他們只是暫時被轄制,終究還是會回到上帝所設立的境界。


正如同上帝當年安慰我的話:「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,禁止眼目不要流淚,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賞賜;他們必從敵國歸回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耶和華說:你末後必有指望;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。」(耶利米書30:16-17)


*本文部分內容擷取自作者所著暢銷輔導書《上癮的真相》及《上癮的治療與陪伴》,凡為本會奉獻100美元上,即可索贈兩冊一套。



佳片選介: 1.謝謝分享,我的愛ThanksforSharing,2013,性沉溺者的故事。 2.毒鎮英雌Heroine,2017,毒品上癮者的故事。




近年來許多華人家庭深陷在孩子染毒的噩夢中,幾乎求助無門!2017年加州大麻娛樂用合法化,勢必帶來更多的災難!


2017年9月起與夫婿黃耀彬加入本會核心義工行列,負責「家庭戒癮事工」的王倩倩老師,自2012年成立「南加州藥癮家屬團契」,幫助許多家庭脫離藥物濫用的綑綁,主要的方法就是透過家長幫助孩子一步一步邁向康復!一些當年在黑暗中默默哭泣的家庭,如今已成為守護家庭的勇士。


為讓戒癮事工更有效落實,2017年11月開始結合本會各種事工的支援,讓更多的藥癮家庭得到幫助。


主要特點: 堅守保密原則:此為封閉性團契,必須符合孩子吸毒以及配合意願、保密等條件,必須事先個別會談過後,才能加入。 個案家庭輔導:針對個別的處境進行個別家庭諮商。 轉介:轉介適合個案的戒毒機構、戒癮聚會或醫療單位。 固定聚會互相扶持:自2017年11月起,每月一次聚會(需事先經個別約談後方能加入);每週一次視訊禱告會。


有意加入者請洽:

(美國)謝先生609-712-4885、譚女士626-253-6075

(臺灣)02-8732-0031 劉靜如  

電郵: ceiciwang@gmail.com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