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122期- 主題企劃-實作篇:減壓增樂過佳節



「在節期能多有時間與家人在一起,我們很高興;不過說實話,也有一些煩惱……。」

來接受教練輔導的麥克眉頭緊鎖,因為要面對家庭成員與親戚之間的矛盾,以及矛盾演化出的各類 「小劇場」,他和妻子不知如何才能與大家都保持好關係,同時又不情緒化,不站邊,不捲入。

這是過節聚會的壓力之一。許多人與麥克一樣,都喜歡節期的團圓之樂,但也難免心有煩惱。

有些煩惱較淺顯,也常見,例如:做甚麼菜既應景、合口,又經濟實惠?送甚麼禮物既合自己的經濟能力,又合受禮人的心意?如何在忙碌中安排時間買禮物、包禮物、寄禮物?

有些煩惱深一些、重一些,如:怎麼與得罪、傷害過自己的家人共處?如何與不投脾氣的親戚聚餐?如何在節日應付難纏的問題,及面對家人間的矛盾?

你也有類似感受嗎?如何才能讓假期壓力盡量減小,而樂趣盡量增多?

具體到每個人的不同情形,應對方法會不一樣,在此僅在通用的「心法」上,分享關鍵的兩點:抓住節日的精髓,獲得自由與創意;忠於內心、積極溝通。

心法一:抓住節日的精髓,獲得自由與創意。

首先,抓住節日的精髓能給你定心丸。

節日有不同過法,有隨大流(大眾潮流)、隨傳統的;有具獨創性、「僅此一家」的。關鍵看怎樣過會讓你心安,覺得過了一個好節。

楊麗曾為感恩節的火雞餐煩惱。她自己不喜火雞味,也不太懂烤火雞,家人對火雞大餐的熱忱也不高。但她覺得「應該」做,因為「感恩節都要烤火雞啊」,而且生活應該有點「儀式感」,所以每年都硬著頭皮烤火雞。結果火雞在節後剩下不少,放在冰箱裡很多天,丟了可惜,不丟又不愛吃,像是煩惱生出的一堆利息,為冰箱添堵,也為心裡添堵。

她的這個煩惱後來消失了,因為我們一起探討了幾個問題:

1.感恩節的初衷是甚麼? 2.感恩節對她而言,意義是甚麼? 3.如何在儀式感上體現感恩節的精髓?

她發現感恩節不只在美國、加拿大有,世界上有好些國家都過,共同點是為了表達對一年收成的感謝和慶祝,也是許多人對上帝、對人特別表達感謝的日子。她所堅持的美國感恩節火雞餐傳統,原來是因為 400年前,乘五月花號來北美大陸的清教徒,因原住民印第安人幫助而度過糧食匱乏的生死劫,特別選了某一天,以當地的火雞為食,與印第安人一起,慶祝並感謝上帝的供應。她發現感恩節的精髓是「感恩」,而非「吃火雞」,吃火雞是一種傳統形式。

「守精髓和守傳統比較,哪個對妳更有意義?」我問她。

「當然是精髓。」

「感恩節的精髓對妳而言是甚麼?」

是一家人團聚,而且和睦。是一家人圍桌言歡,對過去一年發生在生命中的大小恩典與善意做一回顧,也放下摩擦和矛盾,對彼此的付出表達感謝。

「那麼妳如何在儀式感上體現感恩節的精髓,更能實現感恩節的意義?」

楊麗的答案是改食譜,把烤火雞變成做大家都愛吃的辣子雞、紅燒雞。改革的結果是,一家人吃著可口的食物,分享恩典,把盞言歡,溫馨和睦。她感覺感恩節聚餐就像歲月中的一朵花,不僅在當天是件美事,在記憶中也長久地發出幽香。

抓住節日的精髓給了楊麗定心丸,從而可以在過節的形式上自在發揮,不受傳統方式束縛,反而更實現了節日的意義。而且,她更輕鬆、自在。

那麼若不能主導一家人如何過節,怎麼辦?

楊麗也有不能主導親人如何過感恩節的場合,例如她的父母家、公婆家,不過她能決定自己持甚麼心態與長輩過節―選擇注目看到長輩的好處。若是相聚,言行中充滿欣賞和感恩;若是不聚,就打電話或視頻表達心中的欣賞和感恩。

抓住節日的精髓,就能心意篤定,外面的形式不論怎麼變,萬變不離其宗,都能擁有一個有實質內容的佳節。

其次,抓住節日的精髓,能帶來不隨大流的勇氣與創意。

聖誕節的重要性對西方人而言,猶如春節之於華人,這個節日的假期也最長,與送禮相關的壓力也最大。

其實,顧名思義,聖誕節是聖者的誕辰,這位聖者就是耶穌基督。通常,如果是某個人過生日,我們就送禮物和祝福給那個人,或為壽星做點特別的事讓他/她高興,算是無形的禮物。但有一個現象很奇怪:聖誕節時,我們越來越不理會過誕辰的人,而是彼此送禮。這彷彿是家中爺爺過生日,兒孫不理爺爺,卻彼此送禮說:「祝你在爺爺的生日快樂!」

爺爺喜不喜歡家人在這一天快樂呢?當然。問題在於家人的心,到底是因為愛爺爺,知道爺爺喜歡大家和睦相愛,願意讓爺爺開心而彼此祝福和善待?還是完全忘記了爺爺,單純因為傳統如此而彼此送禮、祝福,甚至不過是彼此應付?

張軍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思。他和太太收入有限,常年面對送禮的壓力,因為家族人情往來很多,加上人多帶來的各樣矛盾與衝突,張嫂甚至每到10月就開始提前緊張。

經過反思後,他們決定不再隨家族大流,而是選擇守住聖誕節的精髓―記念聖者耶穌,並獲得了勇氣和創意,決定做兩種基督喜歡他們做的事,以之為賀禮:

1. 去慈善機構作義工,為弱勢群體做些事,因為耶穌說:「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 2. 饒恕得罪自己的人。

這比第一類事難做。當年,門徒彼得問耶穌,對得罪自己的人饒恕幾次才夠,七次夠嗎?比我們華人說的「事不過三」多一倍以上了。耶穌卻回答:「七十個七次。」意思是說無數次,一直饒恕下去。

為甚麼會這樣「過分」?耶穌比喻說,得罪人好像欠債。人可能欠我十兩銀子,但我們得罪上帝的地方實在太多,好像欠千萬兩。上帝因慈悲,憐憫我們無力償還巨債,而選擇了通過耶穌基督進行赦免。如果我們享受了如此恩惠,卻對別人所欠的十兩耿耿於懷,揪住不放,那麼上帝必不喜悅,會按我們的待人之道來待我們(參考馬太福音18章),因為「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」(參考馬太福音7:2)

耶穌自己還做出了榜樣,在十字架上捨命完成救贖,身體上承受非人折磨的同時,還被取笑、嘲弄,祂卻為嘲弄折磨祂的人禱告說:「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知道。」(參考路加福音23:34)

寬恕與憐憫之心深切如斯,是對大愛的淋漓詮釋。這寬恕、憐憫之愛,在張軍夫婦看來,就是聖誕節的精髓。

所以他們夫婦選擇守住這精髓,願以寬恕為禮敬賀聖者誕辰。他們花時間細細體會基督對他們的慈悲,然後將心中得罪過、傷害過他們的人一一列出,又在禱告中一一將他們饒恕。

這很像華人過春節時的大掃除,只是他們掃掉的是心中的蛛網、毒素和垃圾,感覺裡面清潔、輕鬆了很多。平靜與喜悅,伴隨聖誕節的精神臨到心中。

雖然寬恕不容易,對有些人的寬恕還需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努力,但寬恕顯然是心靈在人際衝突中獲得自由的必經之路。通過寬恕,人能擺脫枷鎖,到達開闊。寬恕,是上帝賜給人獲得心靈自由的一道密徑。

心法二:忠於內心、積極溝通。

守住節日的精髓來過節,在日益商業化的節期,意味著「怪」。尤其是聖誕節,商業化得很厲害,不隨大流需要一些勇氣。那麼有勇氣是不是就意味著我行我素呢?

張軍夫婦看到大家庭充滿愛與和睦是基督所喜悅的,他們希望既忠於內心,讓節日具有意義,同時又在大家庭中活出愛。焉知親戚豈不也是「最小的弟兄」,也需要他們的愛?

所以他們採取了積極溝通的方式,在家族中倡導交換低價、有趣、有故事的禮物,而非以前攀比的、昂貴的、取悅性的禮物;倡導增進了解的遊戲,取代簡單的大吃大喝……。當然,這樣做會遇到不同價值觀的衝突,他們選擇平和交流,坦誠接納,以愛的態度堅持自己的原則,並留下進一步交流的空間,預備以後達成更大的共識。

越來越多家族成員喜歡他們倡導的過節方式,大家的壓力都減小了,樂趣都增多了。張軍夫婦自己在這個過程中,也越發篤定,體驗到裡面「不能震動的國」是甚麼意思。

這對本文開頭提到的麥克也一樣。以愛為本,忠於內心原則,積極坦誠地交流,注重交流的時機與方式,成為他們面對親戚關係的導航燈。有了導航燈,他們也有了航行的定心丸。

感恩節、聖誕節對你的意義是甚麼呢?你會選擇如何過?

作者李文屏老師為認證生命教練(betterlivingcoach.com),亦為基督豐榮團契文字及傳訊主任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