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121期- 主題企劃-實例篇B :他不重,他是我丈夫!





2006年,68歲的增元做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,步伐變得又慢又跛。看了心血管和腦神經科醫師,以為是下肢股動脈阻塞。接下來的七、八年,身體沒甚麼大礙,但做事一向精明、有條理的他,逐漸變得健忘,有時甚至糊塗。

妻子貴紗說:「2014年,我注意到他有時會往後跌跤,連開個門也會跌。做了腦部斷層掃描,確診是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,即退化性的腦萎縮。開始用藥後,還是下肢無力,記憶力減退,半夜尿床。一向能自己做的事,例如服藥、洗碗、穿衣褲,他不是忘了做,就是不知如何下手。每當他跌倒在地時,我卯盡全力也無法把他拉起來,那時最擔心的,是我怎能獨自照顧他呀!」

運用社會資源

「腦神經醫師建議讓他住療養院,那時我們的醫療保險是紅藍卡(Medicare),只能住兩週,否則每天需付 200美元。那兩週裡,我看到每個護工必須照顧七、八個病人,不會定時幫病人翻身;病人不進食,工作人員也不會來餵。增元的意識還清楚,能認知以前熟識的人,若住療養院,我還得常去照顧他,對我們是利少弊多。

「出院後,我請人每天早上幫忙把增元從床上移到輪椅,推到客廳換坐躺椅,晚上再從輪椅移上床。後來有律師幫我們申請到白卡(Medicaid),可免費獲得限量的居家服務(in-home service)。於是,一位幫手每週三個早上來我家幫忙,我就可以出門採購、辦事等等。」

有居家服務的日子,若天氣好,幫手會用輪椅推他去社區繞一繞,享受一下和風麗日。

運用耐心與智慧

增元畢業於藥學系,曾任藥廠品管經理多年,非常了解自己得的是甚麼病。原本細心勤快、樂於助人的他,變得憂鬱、沮喪、消沉;常抱怨上帝為甚麼讓他得這病,但還是會謝謝妻子無微不至的照護。

「最令我頭痛的,就是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使他愛睡覺,很難叫醒他,並保持清醒。早晨他必須先吃藥,30分鐘後才吃早餐。他若不清醒,邊吃邊睡,就難吞嚥。束手無策時,我只好等他較清醒了,才再嘗試。

「他一天斷斷續續睡15~16小時,或坐或躺,都不愛動。我要他下床時,他就兩手緊抓著床欄杆,讓我無法動他。要他做一點簡單的手腳運動也很難,我必須軟硬兼施,先嚴厲催促,再用巧克力或小甜點當獎賞,才能使他合作一點,否則他會說我虐待他。」像對付一個頑童,貴紗笑得無奈又幾分疲憊。

貴紗歎口氣,說:「這兩三年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又減退了,有時還會講些稀奇古怪的事。但是多年前發生過的事,甚至 30年前我們在臺灣的電話號碼,他倒是記得清楚。至少他的情況較穩定了,我覺壓力比較小了。」

能顧老伴,是恩典

子女都認為曾經教授護理學的貴紗,是照顧爸爸的最佳人選。「女兒和兒子都有他們的家庭和工作,不可能常來幫忙。兒子住得近,但工作遠。增元跌跤在地時,若兒子正好在他家,就過來把爸爸拉扶起來。女兒有三個子女,住得遠。增元常會問:『女兒怎麼好久沒回來了?』等女兒說要回娘家時,他又說:『你們忙,不需要花時間來看我啦。』幸好現在科技發達,我們隨時可以在電腦、手機上見面。」

問及是甚麼促使貴紗願意這樣付出?她苦笑著說:「碰上了,遭遇了,我不能丟下他不管,別無選擇啊!」沉思一會,她篤定地說: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夫妻本是共同體,有苦同擔,有樂同享。我們結婚56年了,一起走過高山低谷。年紀大了,越需要把看似壞的事,往好的方面想。至今我還有能力、體力照護他,不能不說是上帝的恩典。」

現在貴紗無法帶增元到教會敬拜,主日只能參加網上聚會,但並沒有與教會脫節。「我喜歡參加教會的姊妹會,她們常來關懷我們,聆聽我的心聲。教會裡有我們的家庭醫師,我去他的門診時,告訴他增元的近況,他就會開藥,我不必花精力帶增元去,方便多了。教會的兄弟姊妹都很支持,親友們也很體諒。

誰是我的力量?

「我現在最受益的,是從 YouTube聽很多傳道人的講道。許多經文隨時成為我們的幫助和鼓勵,例如『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致缺乏』(詩篇23:1);『要常常喜樂,不住的禱告,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』(帖撒羅尼加前書5:16);『你們不要憂愁,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。』(尼希米記8:10)

「為了照護他,我同時也必須顧好自己的身心靈。每天晚餐後,我出去散步、做運動。在家時,我常聽音樂、聽講道,上 LINE和朋友談心、交換資訊,還養植蘭花,生活過得相當充實。人生就是這麼回事,即使身體老化了,仍要盡力保持健康,活得優雅、有尊嚴。最痛苦的,就是失去了健康,甚麼都得依靠別人了。

「久病,是人生的一種苦難,只能接受,盡量把上帝要我們學習的功課做好。丈夫現在完全不能動了,嗜睡、不肯吃東西,餵食很困難。每天我祈求上帝與我們同在,加添我的力量,也賜增元更多的信心和勇氣,一起來克服面臨的挑戰。」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