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94期- 主題企劃:職場媽媽不寂寞


媽媽在職場 放眼全球職場,除了少數國家、少數行業外,辦公室中小至工讀生,大到C字頭高管(CEO、CFO、COO等)都不乏女性,女性在各行各業舉足輕重。職業婦女中也有不少作媽媽的,近年來無論在歐美或亞洲,許多國家的行政、立法單位都致力於為媽媽們提供更友善的工作環境,包括帶薪產假、集乳空間、彈性工時、在家上班等,媽媽們的勞動參與率,也一年比一年高。

美國勞工部統計,有孩童的母親在職場的就業比率,以及母親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比率,在過去幾十年來逐漸攀升。到了2013年,家有十八歲以下兒女的母親70%仍在職場就業,而40%的母親是家中主要或惟一經濟來源。


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發現,近年有未滿六歲子女的有偶婦女勞動參與率逐步提升。在2015年為64%,甚至比全體有偶婦女勞參率更高,主要因為年齡較輕、教育程度較高,為了結婚生育而離職的比率較低;即使因婚育離職,復職率也普遍較高。


無論在美國或臺灣,職場媽媽的比例,都高於全職媽媽。近年來薪資停滯、物價高漲,企業大量裁員時有所聞,媽媽工作承擔家計的趨勢,也逐年上升。


最吸睛的媽媽選戰 美國2016年整年打總統選戰,高潮迭起,是全球媒體的焦點。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選戰中曝光率最高、最搶鏡頭的女性,都是職場媽媽。


多年鼓吹女權運動的民主黨,推舉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希拉蕊‧柯林頓,為許多年輕女性參政提供示範。眾所周知,柯林頓的女兒雀兒喜跟川普高人氣的女兒伊凡卡,是多年手帕交、姊妹淘。


柯林頓在選戰期間對敵手川普說不上一句好話,卻表示非常尊敬他的子女。伊凡卡美麗聰慧,協助經營父親的事業王國,助選過程中深受父親信任。她隨夫婿皈依猶太教,依猶太教傳統養育三名年幼子女,其中才五歲的大女兒跟著中國保母學中文,她身著唐裝說中文的拜年短片,讓許多華人的心都融化了。


較鮮為人知的是,川普的最後一任競選經理、常常為他上電視辯護政策的凱莉安‧康維,是四個孩子的媽。康維出身天主教家庭,政治立場鮮明,屬於保守派、反墮胎陣營。當康維幫川普贏得一場簡直贏不了的選戰,成為美國史上首位操盤總統選戰致勝的女性時,她的四個孩子分別是十二歲(雙胞胎)、八歲和七歲。


基督徒+職業婦女+好媽媽 臺灣知名藝人周杰倫的母親葉惠美是小學老師,NBA知名球員林書豪的母親吳信信是軟體工程師。這兩位基督徒媽媽對孩子不僅關懷呵護無微不至,更把工作時累積的財富、學到的職場應對、組織管理能力,一股腦兒地投資在孩子身上。


葉惠美拿出積蓄,為小杰倫買鋼琴、大提琴,投資音樂課程,不為孩子低落的學業成績擔憂,反而信心滿滿地將他推薦給當時已鼎鼎有名的主持人吳宗憲,進入他的音樂公司上班。葉惠美教甫入職場的杰倫每天幫同事買便當,也常常準備一些點心讓他請同事享用,拜託他們多多包涵、指教。


周媽媽用薪水投資周杰倫的音樂教育,又透過職場經驗,想到要直接跟主持人吳宗憲聯絡,為兒子找工作;又把職場倫理、人際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,終於讓他闖出一片天。周杰倫成名後,感激母親的付出,第四張專輯就用媽媽通俗的「菜市場名」葉惠美為題。


《亞洲青年志》(Asian for JESUS)報導:「(吳信信)對於孩子的未來、夢想,總是衝在前頭用行動、用身量做最大的支持。⋯⋯林書豪的媽媽才是他的頭號粉絲,因為她總在球賽開始前一個小時就坐到會場旁⋯⋯這位粉絲還曾在他小學快畢業時,邀集其他一些家長在(北加州)Palo Alto地區成立了一個全國性青少年籃球的聯盟,為的就是要讓孩子有更優質的打球環境。」


林媽媽為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,從全職工作轉為可以彈性上班的工作。她用長遠的眼光教育孩子,也用職場經驗組織青少年籃球聯盟,紀錄片《林書豪旋瘋》(Linsanity)中,林書豪說:「我是這麼熱愛籃球,我的母親又是這麼熱愛我。」


這兩位基督徒職場媽媽,用愛、禱告、信仰、財力,加上在專業中培養出的見地與能力來栽培孩子,可謂全心全人、義無反顧,為孩子付出一切,絕不遜於全職媽媽。


媽媽充電站 全職媽媽、上班媽媽,各有各的辛苦。職場媽媽整天追著時鐘跑,當然要在「身」、「心」、「靈」、「群」這幾方面全人成長,注意保養顧惜自己,因為惟有媽媽健康,家庭才會健康。

為「身」充電 各位職場媽媽,妳上次運動是甚麼時候?尤其是坐辦公桌的媽媽,妳可知道久坐不動,壽命會大大減短?對許多媽媽而言,要在家事和公事間找出空檔運動,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。不過今天多動三十分鐘,以後就少臥床養病三十分鐘,這個交易大大划得來。


若妳是有伴才能持續運動的媽媽,建議報名午休、下班後或週末的團體運動課程,或一對一的健身教練課程。不管是肌力訓練、有氧運動都好,目標是一週最少一堂課,就算不時因為外出開會、有緊急交辦事項等原因不能上課,還是要照樣強迫自己每期報名繳費,不然恐怕就再也沒有動力去了。


許多公司對員工參加健身課程會酌予補助,雖是員工福利,其實也提升生產力,降低病假、醫療保險費用,勞資雙贏。媽媽們不妨查詢公司有沒有這項福利,如果沒有,寫份企劃書向老闆建議,說不定既賺到福利,又賺到老闆的賞識!


跟孩子一起運動不是爸爸的專利!孩子也能作媽媽的運動夥伴。時間允許的話,走路接送小孩上下學,不只運動了,邊走邊聊還增進彼此情感。母子或母女可以一起報名游泳、舞蹈或其他健身課程;孩子球隊練習時,媽媽可以在場邊健走、拉筋,而不只是坐著看看。週末時,健行、打羽毛球、放風箏、逛博物館、上遊樂園,都是既健身又增進親子關係的活動。

最後,別忘了在電視機前放上啞鈴、握力器、彈力拉繩,再架上健身器材,到處創造鍛練體能的環境。

為「心」充電

媽媽在心智上的成長,也不需因照顧小孩就中止!

職場成長方面,有些媽媽認為上班、做家事、帶小孩已經很辛苦,把已經做熟的常例交辦項目做好即可,不用再多接受甚麼訓練,也不用多淌渾水去接新任務。不過轉念想想,如果每天反正要在公司待上八到十個鐘頭,受訓或接下從沒做過的項目,接觸跟平常不一樣的事,不是很有趣嗎?


另外,這些受訓機會及新項目,無形中會增加升遷機會,有利將來晉升管理階級。才不至於孩子都大了,還在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競爭初階、替代性高的常例事務工作,而是已經進入管理階層,運用經驗與智慧,這樣未來工作壓力反而會比較小。

所以,如果有受訓或接新項目、新任務的機會,就該當仁不讓、毛遂自薦。當然啦,也要先確定這不是不切實際的大跳躍,量力而為。這些新專案,不僅讓工作不枯燥,企劃管理方面的經驗,也可以運用到家裡的親子相處、家務與財務管理,以及對孩子學校體制的理解、與老師及家長會組織互動等等。


在工作以外,世界依然寬廣!媽媽們可以藉由教會主日學及其他網路平臺繼續自我充實。或跟孩子一起學才藝,邊做家事邊聽有聲書,讓媽媽跟孩子成為最佳成長夥伴。而這些「課外活動」,也會增加工作上與上司、同事間的話題,帶給工作更多靈感。

為「靈」充電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,如何才能撥出時間聆聽上帝的聲音?恰似運動健身,如果妳認為這件事非常重要,就一定會找時間去做。與上帝親近,事關屬靈生命的健康,學過企管的都知道,這算是一件「重要但不緊急」的事。而每個聰明的企管專家都會告訴你,當先搞定「重要但不緊急」的事情,生活才不會失去重心,且能主動避免花時間在「不重要也不緊急」的事情上,也減少緊急事件發生的機率,生活、辦事都更加從容。


屬靈生命不僅對媽媽重要,在孩子小時候,也是「重要但不緊急」的事。如果等到大了、遭遇危機再來尋求上帝,就得被迫處理「重要且緊急」的事情,往往事倍功半。在當下價值觀多元、網路媒體眾聲喧嘩的時代,學習聖經真理、學習聆聽上帝的情況,知道基督徒的界線在哪裡,比任何時代都更重要。


辦公室中往往有各種不同信仰、不同政治觀點、不同性向的 人 , 我 們 是 完 全「政教分離」,把信仰留在家裡?抑或認為只有自己最對,無意中帶著優越感對待別人?還是尋求天上的智慧,用平衡的眼光看待彼此的關係,在愛中關懷他們?孩子在學校一樣會遇到千百種人,媽媽如果能以身作則,跟孩子討論,一同在禱告中學習,必定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。


為「群」充電 如果Google比妳的配偶還認識妳,如果最了解妳習性的是信用卡公司;如果妳有事總是先跟Siri和Alexa(Amazon語音助理)商量,那麼妳的人生拼圖中,還缺少色彩繽紛的一塊!


職場媽媽擔心公司裡的同事勾心鬥角,不敢深交;跟孩子學校的媽媽只有點頭之交,頂多交換才藝班的情報;教會裡的媽媽都忙,主日崇拜完就帶孩子走人。職場媽媽傷心、著急、情緒低落、心中彷徨時,有哪些人可以商量?


其實,只要避免公司內的八卦,同事中有許多可以深交、學習、傾吐。尤其是在大公司上班,就算不便跟自己部門的人走得太近,也可以藉由受訓、跨部門專案等等,認識其他同事,在他們當中找交談得來的朋友。


既然每天都花這樣多的時間在公司,同事中臥虎藏龍,不多認識他們真是太可惜了!他們當中很多也是有經驗、有見識的家長,不妨討教育兒心得,工作兼學習怎樣作個好家長,一石二鳥!


中午跟同事出去吃飯,離開辦公室調劑一下,避免總是邊吃飯邊工作,電腦手機配便當;這樣不僅讓腸胃消化好一些,也增進跟同事間的感情。談談工作以外的事情,真心關懷同事,並不是只把他們當作幫助妳完成工作的機器人,有公事才找他們說話。


在學校裡,不妨加入家長會、基金會等組織,一方面更加了解學校作業系統,另一方面也因為一同參與校內事務,更容易認識志同道合的家長,分辨出那些家庭跟自己價值相近、那些家庭特別值得學習。這時不只交一個朋友,而是成為家庭朋友,大人、孩子一同建立友誼、一起成長。這些家庭能為我們開一扇窗,看見另外一個世界。


在教會裡,最重要的還是「不可停止聚會」!在主日學、團契等較小的群體中與其他家庭互動深交。請記得,媽媽們不一定只能交同質性高的朋友!未婚、沒有孩子或孩子已經長大的姊妹,時間更有彈性,看事情有不同的角度,反而可能給職場媽媽帶來更多的幫助。


教會裡的職場媽媽 教會中,通常強調的是家庭教導,職場教導著墨較少,針對職場媽媽的教導更少。建議教會迎頭趕上,與真愛家庭協會等專業機構合作,逐步推展需求極大的職場媽媽事工。以下是兩個值得思考的角度─

肯定職場媽媽 教會自然應當肯定全職媽媽為照顧小孩、經營家庭所做出的犧牲與委身。但是要小心,不要在不經意間,讓職場媽媽覺得自己只是媽媽們當中做出次等選擇的那一群,或只是教會中比較不敬虔的那種姊妹。


作父母的都知道,如果在手足間強調其中一個特別乖、特別棒,並不會讓其他手足變得更好。反倒可能起反作用,讓他們不是討厭爸媽最喜歡的那一個,就是乾脆刻意疏遠。同樣地,牧長也要留意教會中的人際動態,鼓勵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互相欣賞、彼此互補,而非無意間讓兩種媽媽互相比較、競爭,或是保持距離,在自咎和自卑中刻意疏遠反正達不到的目標。


推展職場媽媽事工 如果婦女團契都是在週間早上聚會,職場媽媽必然被排除在外。如果媽媽事工總是只討論育兒、與丈夫或姻親相處,顯然亦無法充分供應職場媽媽的急切需要,因為她們最關心的是「職場與家庭如何連結」。


婦女大量投身職場仍只是近幾十年開始發生的事,而基督教界通常比較保守,多年來鼓勵婦女全心持家育兒,至於對投身職場的婦女,則強調萬萬不可因為職業冷落家庭。這些提醒立意良善,在反覆教導下,基督徒職業婦女多已謹記在心。但是除了「家庭第一」這條不變的準則以外,教會還有甚麼可以供應給職場媽媽?


國際基甸會成立於1899年,由白領基督徒弟兄籌款,印製、發送聖經;全福會總會成立於1951年,裝備弟兄在職場帶領工商界男士歸向基督。這兩個組織都激勵、幫助弟兄把職場、信仰和家庭生活做有意義的連結,也只有為工作自豪、相信可以藉工作為上帝做見證的弟兄,才有信心和能力發起、組織、參與這些事工。


相較於弟兄正面看待自己的工作,多數基督徒婦女仍在摸索自己在職場、家庭、教會中扮演的角色,不確定教會對職場媽媽的看法如何。自己投入職場是否蒙上帝賜福,還只是為了養家不得不為的「必要之惡」?惟願教會重視、教導,讓職場媽媽可以全然發揮潛力,成為教會、家庭和職場的祝福。


作者潘曉玫為會計師,任職於美國南加州能源產業,負責法律及行政法規相關事務。育有一子一女,在工作和家庭中充電、學習、成長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