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115期- 真愛分享-婚姻雕塑坊: 愛的邀請,你如何回應?


2020年初開始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,真是令人始料未及、措手不及,生活形態被迫全面調整和改變。


其實,居家防疫期間正是思考婚姻、親密關係的好時機。讓我們從「愛的邀請」開始吧!


愛的邀請之 1 : 一個邀請/四種回應/五種類型

日常生活中,夫妻間大大小小、點點滴滴、日日夜夜,或說或做的互動,都是一個個「愛的邀請」。


一個愛的邀請可能得到四種不同的回應:拒絕;答非所問;不理不睬;接納。

我們家常常上演的劇本是:淑婉在廚厨房準備晚飯,我在樓上書房忙著「日理萬機」,樓下隱約傳來呼叫聲……


「宏惠,吃飯囉!」「不要吵!妳沒看到我在忙嗎?」

如果再次呼叫:「宏惠,吃飯囉!」我就大聲一點:「喂,書桌上的帳單拿去哪裡了?」

又叫,我就沉默以對、不理不睬。


多數時候,我是語帶溫柔、心存感激:「好!馬上來!嗯,好香啊,我來擺碗筷。」


一個小小愛的邀請,要如何回應,是每個人的抉擇。但是不要忽視回應的威力,研究顯示,長期不同回應的累積,會讓婚姻形成五種不同的類型:沉默以對(43%);貌 合 神 離 ( 2 0 % ) ; 吵 吵 鬧 鬧 ( 1 8 % ) ; 愛 恨 交 加(11%);幸福美滿(8%)。


「沉默以對」加上「貌合神離」居然高達 63%,這是一大警訊。而「愛恨交加」和「幸福美滿」只有19%,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中間的「吵吵鬧鬧」,不上不下,更要努力。


有人說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」。其實,婚姻也是「價值連城的寶庫」。「愛的邀請」的不同回應,正為婚姻「轉型」而日夜不停加工。


愛的邀請之 2 :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!

臺北市立動物園有隻象龜,清晨出外打拼,意外地四腳朝天,附近另一隻象龜立即前來救援。影片登上美國 ABC新聞(請用以下關鍵詞在 Google檢索觀賞:See a Hero Tortoise Help a Friend Get Back on Its Feet),讓這兩隻象龜紅遍全球。


上傳影片的爸爸表示,當天帶女兒到動物園,恰好目睹這一幕。在場的小朋友都很緊張,來救援的象龜先是用頭頂起同伴的龜殼,再用爪撥動,幾次調整角度後,一口氣用力向上頂推,終於「翻肚」的同伴正面落地。過程中可聽見小朋友興奮地為牠們加油,成功拯救後,更引起現場遊客熱烈拍手歡呼。


誠如聖經《傳道書》所言:「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,因為兩個人合作效果更好。一個人跌倒,另一個人可以扶他起來。如果孤獨一個人,跌倒了沒有人扶他起來,他就倒楣了。」(現代中文譯本)


在真愛夫妻營分享這支短片時,淑婉要學員注意觀察:四腳朝天的象龜正面落地後,帶著王者風範、自信緩步前行,拯救者亦步亦趨、默默跟隨在後。她為兩隻象龜取名:前者為「亞當/頭家」(臺語:丈夫/領袖),後者為「夏娃/家後」(臺語:妻子/幫助者)。巧妙地把「丈夫是妻子的頭」,「妻子尊榮丈夫」的奧秘傳達出來。


愛的邀請之 3 : 從「你」、「我」到「我們」

據傳英國小說家 D. H.勞倫斯(1885~1930),曾如此形容愛情:「你是一條河,我也是一條河,當我們認識以後,兩條河交織在一起,從此以後再也分不清哪條河是你,哪條河是我,因為我們匯流成一條河叫『我們』。」


多麼動人的話語圖像!我不再是全部的我,你也不再是全部的你;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你也是我、我也是你,不分彼此。有「我們」存在的愛情,才是真正的愛情。親密關係就是要從「我」、「你」進入到「我們」。


「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。」

這句聖經《創世記》的名言,乍看之下好像很簡單。只有在婚姻中的人才知道,這是需要非常非常努力學習的目標。不是結婚那天就二人變成一體、就兩個好像一個,不會的。


在夫妻柴米油鹽的對話裡,注意聽聽:講「你」、講「我」到講「我們」的次數有多少,其中的比例可以看出兩人一體性的高低。當關係不好時,「我們」就會消失不見,談話中主詞的改變,就是親密關係的溫度計。


愛的邀請之 4 : 少談「想法」,多說「感受」

「溝通」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過程,有五個不同層次,有時只是表面寒喧,有時能深入內心的感受。夫妻之間,若能由說事情、談想法的層次突破,進入分享感受、敞開透明,就能更親密、更合一。

請先看 B欄。嬰幼兒天生的本能,使用過程1和2與外界溝通,為要滿足個人的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和被愛需求。而後從兒童、青少年到成人的成長過程裡,溝通本能竟然從過程1和2逐漸退化到過程3、4和5。


再看 A欄。成人一輩子努力學習,想要進入的層次4和5,原來是嬰幼兒的天生本能 !

然而,作為成熟的人,表達自己的「想法」之後,應該學習了解自己的「感受」,接著學習表達自己的「感受」。


作為成熟的人,知道別人的「想法」之外,應該學習關心別人的「感受」,接著學習尊重別人的「感受」。


愛的邀請之 5 : 改變詞彙,改變心態

想起一個真實的小故事,可以為「想法」和「感受」的差別,做出圓滿的詮釋―

一個秋日的午後,有位作家在紐約曼哈頓漫步,看見人行道上有個盲人盤坐在地上,身旁立著一片紙板,寫著:「I'M BLIND,PLEASE HELP。」(我是盲人,請幫忙!)

這是溝通層次2(事實)和層次3(意見)的訴求。


路人陸續走過,他抬頭乞討,但回應的人寥寥無幾。作家來到盲人面前,拿起那片紙板在背面寫了些字,再放回盲人身旁。


奇蹟發生了!路人一反冷漠,紛紛掏錢相助,盲人手邊的鐵罐幾乎滿了出來。原來紙板上寫著:「IT'S A BEAUTIFUL DAY,BUT I CAN'T SEE IT。」(這是美麗的一天,可惜我看不見!)


作家重寫的文字,把原先的溝通層次 2和 3 ,帶入層次4(分享感受)和層次5(敞開心扉)。讓路人和盲人有深入的溝通,引發共鳴。


斟酌你要說的話,用觸動人心的方式來表達。改變了詞彙,也改變了心態和看事物的角度,更改變了世界。文字的穿透力,讓路人的的確確感受到:這是美麗的一天,同時也接納了盲人的缺憾和需要。夫妻在日常生活裡,所釋放出的一個個「愛的邀請」,亦是如此。


愛的邀請之 6 : 疫情中的約定

蔓延的疫情暴露了生命的脆弱,也提醒了婚姻的珍貴。但不能因此停頓,就讓夫妻間一個個小小的「愛的邀請」走動,幫我們重新連結,找回親密關係。


讓我們一起約定:居家防疫期間,做好做滿 3個「愛的邀請」:散步;說故事;看電影。

祝福對對佳偶在生活中一路同行、一路相伴,關係更親密!日子更精彩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