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,某次聚會裡,劉富理牧師說:「我們家是開『五金行』的……」聞者無不詫異,怎麼會……?看見他嘴邊的微笑,這才恍然大悟:原來他是指家有四千金,加上仁美師母,就成「五金」了!
日月如梭,一轉眼,劉家四位乖巧可愛的e千金(Emily, Elizabeth, Eunice, Eileen),都成賢妻良母了。自 2003年至本文截稿為止,她們總共為地球村引進了 15位新住民,使 1973年結為連理、1974年開始為人父母的劉富理、王仁美夫婦,榮升為超級阿公和阿嬤。
多子多孫多福 劉家的女兒們為何肯如此努力「增產報神國」?她們的信念與動力從何而來?劉富理和王仁美謙虛地說:「我們從不曾鼓勵她們多產,只是作了『生養四個相親相愛孩子』的榜樣。」他倆相視一笑,臉上洋溢著感恩和滿足。
原來,四千金從小就非常親密,老大和老么相差 13歲,在生活和信仰上,四人卻像同齡好友,事事溝通分享、互相扶持。結果,老大 Emily生養六個,說這是順服上帝「生養眾多」的吩咐。妹妹們看到大姊的孩子成熟懂事,愛主愛人,羨慕之餘,期盼自己也有質優量多的下一代。至 2019年底,老二 Elizabeth和老三 Eunice各有四個女兒,老么Eileen有一個。
她們也堅信:既然改變社會要由家庭開始,那麼多生養幾個可以祝福社會的孩子,多培育幾個可以遵行上帝旨意的人,就是在達成上帝給基督徒父母的使命。
王仁美說:「同胞手足多的好處之一,就是能互相支援。例如大姊 Emily生第四個孩子時,我倆正在日本服事,早產兒情況危急,三個妹妹就趕到 Kansas City,和姊姊一起禱告祈求,體驗了上帝如何施行拯救。又如老么Eileen第二次流產後,傷痛不已,三個姊姊就出錢,讓他們夫妻去度假散心,重新得力。」
她又回憶道:「我們的孫輩也學會彼此照顧,像一個小團隊。例如2018年Emily生第六胎,我去幫她做月子。一大早,女婿忙著做早餐,孩子已起床準備上學。四個孩子把午餐裝進五個便當盒,一人放土司、一人放香蕉、一人放……,井然有序。老五動作慢,姊姊就一口一口餵他吃早餐,輕聲催弟弟快一點。每天他們互相督促學習,玩在一起,讀書在一起,又可以彼此分享心中的秘密,不必整天黏著父母親。」
「四個女兒中,一個若看到好書,或是可愛又便宜的童裝,常常也會買給其他姊妹。女婿們也不落人後,常常彼此學習如何作好丈夫、好爸爸。這幾年聖誕節在Kansas City團聚時,他們都說去『留學』,因為大姊和姊夫榜樣好、點子多……」
王仁美對家族中美好故事如數家珍,道盡媽媽兼阿嬤欣慰的心聲。然而,孩子多的家庭,重擔自然也多。例如Emily除了教養六個孩子,還任一基督教學校的校牧,要講道、教課、訓練學生等等,有時到凌晨四點還沒上床。看她那麼辛苦,作父母的實在心疼,除了為她禱告,也常提醒她要注重睡眠。
奇異恩典代代傳 「女兒們成長過程中,我們每天有 15分鐘的家庭崇拜,一起唱詩、讀經、禱告和分享。她們每天靈修,寫靈程日記。如今她們建立的小家庭也有家庭崇拜,子女們也都寫靈程日記,年紀小的就用圖畫或很簡單的字句,來表達對上帝的愛與順服。孫輩小小年紀,已經知道與天父建立這樣親密的關係,並且會把聖經的話語,與他們的生活連結,讓我們很感動。」
2019年三女婿去印尼短宣,在那兒遇到被鬼附身的人,回來後向岳父請教如何處理這事。劉富理告訴他,鬼附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沒有清除心中的垃圾,就讓魔鬼有機可乘。於是女兒和女婿在每天晚上的家庭崇拜中,鼓勵每個人清除心中的垃圾,凡積壓惱怒、不肯原諒、害怕、不平不甘等等的,就向上帝認罪,家人也彼此認錯和原諒,因此帶來家庭的更新。
寒暑假時,劉家常團聚。有時租一棟大房子,全家族共宿幾天,女兒的家庭輪流煮食。每天有家族崇拜的時間,女婿們彈吉他帶領敬拜,分享聖經。然後各家分享一年來上帝的恩典,及需要代禱的事項。很自然地,大家圍著需要代禱的家庭,輪流開口為他們禱告祝福,孫輩們也都搶著禱告。為了鼓勵孫輩背誦整章的聖經,阿公阿嬤還會給獎勵。
他們欣慰地說:「2016年我們當時的全家三代20人回臺灣,做『信仰尋根之旅』。包了一部巴士,三天中由北至南,看了十多間禮拜堂,都是跟我們家族有關的地方,例如富理獻身的大學,我們出生的禮拜堂,我們認識、結婚的教堂,祖輩開拓牧養的教會等等。一路上,我們講解家族歷史及生命故事,加深他們印象。回美國後,當時八歲的孫子做了一張海報,寫著『我有一個夢―將來要到臺灣宣教。』十歲的孫女也做一張海報介紹臺灣,貼了許多教堂、廟宇的照片,請同學們為臺灣禱告。」
生命的影響力 劉富理雖於 2014年卸下正道福音神學院院長一職,但夫妻倆仍常風塵僕僕四處講課。不忙時,他們很喜歡與孫輩在自家後院種植、澆水,觀察各樣的果樹、花朵的成長,或者一起採收果實;也喜歡陪他們觀賞地上的螞蟻小蟲、天上的飛鳥,和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。阿公常削自家種的甘蔗,切成小塊,讓孫輩體驗啃甘蔗的趣味。當然,阿嬤做的牛肉麵、滷雞、肉燥米粉、春捲等等,都是孫輩們的最愛。
採訪中,記者斗膽分別測試兩位七旬阿公和阿嬤,請他們依序說出15個孫子女的名字。結果,他倆都快速得滿分。劉富理說:「這考不倒我們!我們每天為子孫一一提名禱告。當他們有特別的需要,例如病痛或面對重大事件時,就單獨與他們一起禱告。」
王仁美補充:「富理常利用在機場候機時,打電話給女兒們,詢問有甚麼需要代禱的;或上家庭群組,了解各家近況,包括有趣的、為難的、需要代禱的。」
「孩子多的家庭,父母和長輩要盡量一視同仁、公平對待。但個別和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也很重要,尤其在他們每年生日時。大一點的孫子,可以與他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遭遇,用信仰的眼光來解釋。女兒女婿面對挑戰時,服事中遇到委屈與艱難時,就與他們分享我們的經驗,鼓勵他們繼續信靠上帝向前行。當我們有特別的需要時,也請兒女為我們按手禱告,他們都很樂意這樣做。」
王仁美說:「父母對子女,不是單向的教導和給予,我們也常從她們領受、學習,甚至反省。1993年發生的一件事,至今我記憶猶新。Emily大二時,去臺灣短宣,那裡的長輩給她一些錢,她就全數捐給當地一家福音機構。回美國後不久,她的生日到了,我給她 100美元當生日禮物。兩天後,她的車需要加油,向我要錢,我問:『那100塊哪裡去了?』『我……奉獻了。』我不太高興,100美元對我們可不是小數目呀!不久,一個聲音責備我:『如果她用這 100塊買一件漂亮的衣服,或和好友去慶祝生日,妳會這麼不以為然嗎?為甚麼她單純地愛主,盡力支援神國事工,妳就不高興?』」
為了受更多裝備,好事奉上帝,劉家三位女兒和三位女婿都曾進神學院進修。劉富理說:「我們常從四位女兒和女婿全然委身的服事得到激勵。例如三女兒 Eunice一家在2014年決定到外蒙古宣教兩年,卻因聽到一些負面的消息而卻步。那天我正好拿一本英文版的《獻給無名的傳道者》回家,就讀給她聽,她很感動,又上網查閱早期去臺灣的宣教士故事,再次堅定前往外蒙的決心。」
那兩年中,王仁美曾飛去探望女兒一家,幫Eunice做月子。看他們幾乎每天開放家庭,接納許多大學生,供應膳食、帶領查經、關懷全人等等,讓她和劉牧師感動又欣慰。
至於我和我家 劉富理指著客廳牆上一幀英文牌匾"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",說:「我們家人每次相聚時,都會唱〈祢的信實廣大〉這詩歌,因為這是我們家族的真實體驗和頌讚。這四年,老二Elizabeth一家搬回來與我們同住,每天睡前,有家庭崇拜。常常三歲小孫女漱洗完畢後,就會跑來找我們,說:『阿公阿嬤,要"Morning by morning"了(副歌裡的一句)!』」想到小孫女的可愛模樣,大家哈哈大笑。
問及他們的家族金句時,劉牧師和師母異口同聲堅定地說:「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。」(約書亞記24:15)的確,全球各地眾多認識這一家的人,都能欣然見證他們確實是見證天父真理與慈愛的家族團隊!
言教+身教:父母用言語教導我們如何跟隨上帝,並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作我們的榜樣。每早晨看到他們讀聖經,我們就了解每天親近上帝的重要;目睹他們大方地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,我們學到了慷慨;看到他們帶著大小問題轉向上帝時,我們經歷了信實的上帝如何回應禱告!
建立家庭祭壇:從小,父母就每天帶領我們做家庭崇拜。他們以身作則教導:全家人同心來到上帝面前是很重要的;上帝是我家之主,所以我們在家中尊榮祂、敬拜祂、感謝祂。遭遇逆境時,將所有憂慮帶到祂面前;蒙主恩待時,也到祂面前謝恩。這就是我們的家庭祭壇。
領我們認清人生目的:父母親真心相信上帝對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美好的目的,並會為祂的榮耀使用我們。「讓她們有份於上帝的國度」,是父親每天晚餐時為我們的禱告。我們深感人生在世不僅是為自己而活,而是上帝偉大計畫中的一部分。這讓我們覺得每個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極寶貴的。
謙卑學習:父親常說「我們都還在成長。」這意味著我們都不是完美的,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。父母願意聆聽和談論不同的意見,甚至願意為錯誤道歉。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新想法、新做法。至今他們仍然透過閱讀書籍、聽不同的演講、與不同的人交談,來不斷學習。
善用晚餐時光:父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每天相互聯繫的空間。儘管他們非常忙碌,仍重視全家共進晚餐的必要性。那可能是一天惟一的全家聚集,卻讓我們可以在飯桌上互相聯結,分享生活中發生的一切,使彼此更親密。
樹立全心信靠的榜樣:感謝媽媽沒有過度保護我們。即使我們年紀還輕時,無論是家庭經濟捉襟見肘,或是教會裡有衝突,甚至是最困難的牧會問題發生,她都會照實告訴我們。我們見證了最美好及最具挑戰的教會生活。我們看到父母如何從心碎和憂慮轉向信靠上帝,依然全心全意地愛人。這不僅教導我們如何回應困難的情況,也使我們親眼目睹上帝的供應和保護,並且幫助我們長大後,在不完美的教會中不至於感到震驚和厭倦。
融真理於生活:從小,我們就能感受上帝與每日生活息息相關。嬰兒時期,媽媽就為我們講聖經故事。孩童時期,為我們洗澡時,她會考我們聖經故事的細節。稍長,她用獎品激勵我們背誦經文。在家中,我們都能引用經文和聖經故事,來對應我們所處的任何情況。每天上學前,或交談後 ( 即使只是討論一道數學問題 ) ,或上車即將離去時,或……,爸爸總是抓住機會帶我們禱告、給我們祝福。
コメント